東方風來滿眼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回訪調研報告上的重要批示,字字千鈞,句句叩心,既發人深省,又催人奮進。以重要批示為標志,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為動員,沈陽已經站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起跑線上。“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全市上下要迅速搶抓機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形成“東北再振興,沈陽再先行”的共識,凝聚力量、乘勢而上,率先踐行總書記的重托。
搶抓機遇,先要善于認識機遇。要看到,東北再振興,沈陽再先行——這既是時間上的整裝待發,又是空間上的全新謀劃。“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當前,我市內外機遇聚合,雙重優勢凸顯:隨著國家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政策措施的陸續出臺,必將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國家有關部委正在抓緊研究制定推動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政策措施,必將為我市提供新的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機遇催人行動,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們只有認清機遇、才能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才能借助中央給力、向外借力、自我發力,真正“破繭成蝶”。東北再振興鴻篇開卷,是頭腦清醒,還是懵懵懂懂?是主動融入,還是被動接受?事關決策的科學水平,事關本地、本部門能否在新時期大有作為,也事關沈陽全面振興的成敗。抓住新機遇、把握新要求、立足新起點、激發新動力,我們必須先走一步、放手一搏,不辱使命篳路藍縷,在新一輪東北振興中先落子、先探索、先起步,始終走在東北再振興的前列。我們一定要拿出“想抓”機遇的意識、“能抓”機遇的措施、“真抓”機遇的作風和“善抓”機遇的本領,在實踐中深化認識,在創新中轉變觀念,使工業化邁上新臺階,信息化實現大發展,城鎮化建設呈現新面貌,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要讓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信念更加堅定,緊緊圍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多想辦法、多出主意;要讓敢于開拓、勇于創新的人更加受到尊重,旗幟鮮明地鼓勵探索,讓全社會崇尚創新,敢于創新,樂于創新;要讓真抓實干、勤奮敬業成為時代的主流,大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社會氛圍。
搶抓機遇,還要善于把握機遇。要看到,東北再振興,沈陽再先行——這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又是沈陽全面振興的總決戰。這一階段,我們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時期;這一階段,我們正處在發展加速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問題集中在了同一時空。眼下,我市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仍然存在,企業仍未徹底從傳統模式束縛中解放出來。結構調整之難、利益平衡之難、體制創新之難,許多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但是,不利因素中包含機遇。矛盾對立面相互轉化的哲學原理告訴我們,事物發展的不利因素與有利因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正確應對、順勢而為,就可以化不利為有利。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古話,反映出事物發展具有周期性。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依靠改革創新,必須付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巨大努力,必須在發展思路、發展對策、工作落實上讓發展措施更有力,讓民生建設更提速。“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擔當精神與責任意識,體現著我們的覺悟、胸襟和勇氣,決定著我們職責的履行、作用的發揮、貢獻的大小。各級領導干部要擔當起改革破難的第一責任,沖在改革一線上,沖在破難火線上,用自己的辛苦換來沈陽的發展指數和群眾的幸福指數。
搶抓機遇,更要善于用好機遇。要看到,東北再振興,沈陽再先行——這既是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又是把造福群眾作為頭等大事。革故鼎新,任重道遠。要時刻牢記,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就是我們的工作思路。新一輪東北振興不是錦上繡花,而是要打破常規、動真碰硬;全面深化改革也不是請客吃飯,而是要敢動奶酪、敢碰問題。我們要按照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的要求,力爭在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改革重點上先人一步。注意從時間表倒排最急迫事項做起,從老百姓最期盼的領域做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做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做起,務求取得實效。要確保推進的每一項改革、出臺的每一項政策,都能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主動辦好每一件群眾關切的民生實事。在盡心盡力造福群眾中,促進干群同心、上下同步、合力同進,使“發展水平向上攀登、干部作風向下深入”成為東北再振興征程中各級領導干部的自覺追求。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習近平總書記對遼寧作出的重要批示,不僅從戰略層面為沈陽勾畫了發展藍圖,而且從實踐層面為沈陽確定了切合實際、彰顯特色的發展路徑。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領悟總書記對遼寧的重要批示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干在實處,一步一個腳印努力把沈陽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推向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