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作為我省唯一入選的傳統農業生產系統,西豐梅花鹿養殖系統名列其中。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指人類在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并傳承的獨特的農業生產系統。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傳統知識與技術體系和獨特的生態與文化景觀,對農業文化傳承、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場大雪過后,中國梅花鹿(西豐)現代農業產業園鹿鳴聲聲、一派生機。站在產業園觀景臺上,標志性雕塑、一路向前鹿群雕塑、鹿苑散養區、世界鹿種魔文園區等盡收眼底。這個占地500畝、擁有10個單元、每單元32個鹿舍的亞洲最大標準化鹿場,計劃養殖西豐梅花鹿1萬只,現已購進7500只。
西豐是我國乃至世界人工飼養梅花鹿的發源地。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有關專家認定,梅花鹿人工飼養最早始于中國的“盛京圍場”,即西豐縣冰砬山下趙家趟子溝。史料記載,公元1619年,西豐一帶被封為皇家圍場后,鹿越捕越少,已難如數進貢,獵戶們從捕來的懷孕母鹿在圈養過程中產下仔鹿受到啟發,開建“皇家鹿苑”,進行人工飼養。
“一代代西豐人不斷總結完善梅花鹿養殖技術,1947年西豐解放后建立了第一個國營振興鹿場,1960年后又陸續成立了7個國營鹿場。目前,已完成新建2個良種鹿場、42個標準化鹿場、1個全國最大梅花鹿產業園,全縣養鹿4.8萬只,從業人員占總人口的11%。”我省唯一鹿業管理機構、西豐縣鹿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孟凡濤說。
高度重視種源保護與利用。在鹿業發展服務中心,走廊里隨處可見有關梅花鹿養殖技術的掛圖。結合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西豐縣正加快建設國內保存數量最多、品種最豐富的梅花鹿基因庫,通過實施種質資源鑒定評價,發掘一批重要經濟性狀優異基因,為種業自主創新做好“芯片”儲備。
“在政府的支持下,科羽鹿業已采集優質西豐梅花鹿精子2萬多枚,利用液氮冷凍到-196℃可保存50年以上。目前,西豐每年開展梅花鹿免費人工授精兩千次到三千次。”孟凡濤說,作為人工培育的新品種,“西豐梅花鹿”是《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中七個優質培育品種之一,人工授精技術處在同類研究國際先進水平,梅花鹿良種率達100%,繁育的幼鹿被引種到14個省市。
以鹿產品加工為主,貴州茅臺、東阿阿膠等知名企業紛紛向“鹿城”西豐拋來橄欖枝,與遼寧鹿源、民和鹿業、金丹藥業等本地鹿業“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吸引北京同仁堂、遼寧中醫藥大學、中科院等展開合作。2022年,“西豐梅花鹿”被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評估區域品牌價值為96.04億元。東北參茸中草藥材交易中心是全國唯一的縣級“鹿產品進出口加工貿易保稅試點區”,年加工經銷成品鹿茸900余噸,占到了國際80%、國內50%的份額。
歷經數百年發展傳承,如今,人工飼養梅花鹿已經成為西豐特有的一種區域文化符號。因鹿產業衍生出來的鹿角雕刻藝術品及“西豐全鹿宴”,被列入非遺保護名錄。在亞洲最大鹿角博物館——西豐鹿角大觀園,可欣賞到世界瀕危寶貴的駝鹿、黇鹿、歐州赤鹿等數萬件形狀各異的鹿角展品。
“梅花鹿的身上一般有200多個斑點,今年沈陽歇馬夜市正值最佳觀賞期。我們先后運去8只成年鹿、4只鹿崽兒,都是人工馴養的。頭一次近距離喂食、撫摸梅花鹿,許多人都來一起合影。”孟凡濤說,馴養寵物鹿、觀賞鹿,也是西豐以鹿文化為主題、打造多功能文旅綜合體的一個發展方向。
來源:遼寧日報·遼望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