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余年以來,業績一直穩步增長,同時憑借東北五金展的強大平臺,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區域市場確立了行業龍頭的地位。公司擁有約70000平米的現代化標準廠房及辦公樓,8條國際先進水平的流水線及相關檢測實驗設備。而這一切都是集團董事長龔大興一手創造的。1997年,龔大興離開教師崗位,從7000元資本、4人起步創業,介入摩托車行業,2007年成立東方鑫源控股有限公司。如今東方鑫源已成為涉及工業制造、金融服務、房地產開發、體育賽事等多個領域的大型民營企業,形成以摩托車、汽車、發動機、農業機械、通用機械等實體為基礎的產業發展平臺。他創業的歷程,奮斗的故事,如深圳SEO暗室里慢慢顯影的相紙,一幅幅動人心扉的創業畫面完整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在跳躍中尋找落腳點
1993年7月,22歲的龔大興懷揣重慶教育學院的畢業證,拎著簡單的行李,來到自己的家鄉——合川育才中學任教。
當時,正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講話不久,全國掀起轟轟烈烈的下海創業熱潮。這方興未艾的滾滾熱潮,激蕩著龔大興不安分的心。他反復地回味大學畢業時他的班主任送給他的一句話——要學會主動向社會出擊!很快那個后來改變他一生的決定——走出大山的方向便明晰了。
然而,龔大興沒有想到,這一決定后面,有那么多坎坷磨難在等待著他。
那是1994年的夏天,龔大興懷揣著剛從學校領到的兩百多元工資,頭也不回地踏上合川開往重慶的汽車。沒有想到,汽車上的售票員竟然是他的同學,一出門就遇上“貴人”,兆頭不錯,忐忑不安的心自然舒坦安定了許多。
到了重慶,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找工作。一開始,他在位于解放碑的一家臺灣人開的期貨公司里當經紀人。由于對這個行業不是很適應,沒干多久,他就辭職離開了這家期貨公司。
接下來的日子里是不斷的面試和應聘。機會就在不遠處等著他,他的教學經歷讓他抓住了這次機會。這年8月,龔大興應聘到重慶環宇經濟技術學校任教師。因為他學的是政經專業,學校就讓他教授政治經濟學。這倒是輕車熟路。由于學校師資短缺,又讓他教公共關系學。
公共關系學,龔大興從未接觸過,學校沒有正規的教材,只有雜志社出的一些輔導資料。這怎么教呢?
龔大興是一個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人。這點困難對他來說算得了什么!每天上完課,他就去新華書店翻閱公共關系學方面的書籍;晚上回到宿舍,就抓緊時間備課,第二天就拿去課堂進行講解分析。許多學生從這位年輕的教師身上感受到不竭的激情與活力,這樣的日子雖然累一點,苦一點,但龔大興感覺很充實。
過了一年時間,生性不“安分守己”的龔大興又開始躁動不安了。他想:何不把所學的東西拿到社會上去檢驗一下,看看能否派上用場?
龔大興開始留意當地的一些媒體。剛好,一家頗有實力的集團公司在媒體上刊登廣告,百萬年薪招聘總經理。看了招聘啟示,龔大興坐不住了。“我雖然沒有實力應聘總經理,但我可以應聘銷售員呀!”龔大興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
聽說他要離開學校,出去闖蕩,幾位好朋友都不理解,勸他要慎重。“你看嘛,你在學校一個月可以拿到1000多塊錢,我們才拿三四百塊錢工資?!薄皩W校已準備聘你當教務主任了,馬上又要加薪了,丟了好可惜喲!”“新到一個公司,當一個普通的銷售員,每個月只能拿到三四百元。既辛苦,錢又少。何必呢?”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勸他還是留在學校發展。龔大興沒有為之所動,他對朋友們說:“不出去闖一下,怎么知道會不會成功呢?認定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
1995年8月8日,是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龔大興信心十足地來到這家公司,憑著他靈活的頭腦、創新的思維和善辯的口才,順利通過應聘,成為公司一名銷售員。
當時,這家公司生產銷售的是摩托車發動機。然而發動機賣出去后,很大一部分不能收回現款,一些摩托車廠只以整車來抵債。為了能夠把這些抵回來的摩托車換成錢,龔大興和伙伴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制作一批摩托車的大圖片,背著這些圖片分頭行動,四處宣傳。沒想到,這一招還真奏效,摩托車的銷量迅速上升。
年輕氣盛的資本,敬業樂業的態度,聰慧的大腦,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得龔大興的銷售業績一路飚升,遙遙領先,成為公司的銷售大王,深得老總的青睞。
誰也沒有想到,1997年,正是龔大興事業的上升期,他又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去銷售經理一職,另起爐灶,自己干!
時隔十年,談到毅然辭職的原因時,龔大興還掩飾不住自己的激動: “沒有別的,只是覺得當時的發展空間還不夠大,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薄澳贻p人,最重要的是要選準自己的事業,當你覺得你所處的環境不能讓你去完成你的事業的時候,就應該痛下決心,重新選擇?!?
說這番話時,龔大興的眼里流露出一如既往的堅毅和剛強。
勇氣叩啟成功之門
邁出第一步需要勇氣。同時,邁出第一步也很艱難。
“事非經過不知難。創業到底有多難,只有創業者自己知道。”談到辭職后的創業歷程,龔大興顯得有種重生的興奮和滄桑。
創業之初,龔大興興奮沖動了好一陣子,但這種感覺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接下來,他發現,事情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
“一個人,脫離了原來的大家庭后,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來操心,什么風險都要自己來扛。那種惶恐不安的感覺,沒有經歷的人是體會不到的?!被叵肫甬敃r的情景,龔大興臉上仍露出一種凝重的沉思。
“雖然打工的時候就吃過了不少苦,晚上和同學擠在幾平方米的房間睡地板,天太熱睡不著的時候就往地板上潑水降溫,出差時在火車上太困了就躺在過道上聞著各種味道入睡……以為這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但當真輪到自己做企業,資金、資源、人才、技術,什么都是一片空白,”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飄向那曾經的艱辛歲月,“真的,當時真的好難”。
再難,選擇了就是一種責任,自己選定的路,還得堅強地走下去。
1997年8月,龔大興靠著7000多元開始起家,和另外幾個朋友,四處籌借,好不容易合伙湊了4萬多元。幾個年輕人揣著4萬多塊錢,買了幾臺發動機和一些配件,開始組裝摩托車。
沒有想到,第一個月,他們組裝的100多臺三輪車,十分搶手。三輪摩托車的暢銷,給龔大興帶來了第一桶金。
年底,他們創辦了重慶恒亞機車制造有限公司。然而,隨著生意做大,經營思路的不同也由此而生。1998年,大家都同意由一個人來經營這個廠子,其他人都選擇退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合作人的退出,天生對機遇的敏感和創業初期企業發展所必須的快速決策都被龔大興一一掌握。當時,建設集團三輪摩托車廠因為生產的三輪摩托車成本較高,在市場上沒有什么競爭力,因而企業虧損嚴重,于是對外誠征合作伙伴??僧敃r沒有哪個企業愿意接下這個“繡球”。
龔大興毛遂自薦,表示愿意合作,但他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建設三輪摩托車廠只能和恒亞機車公司獨家合作。果敢而慧眼獨具的他很快接住了這只“繡球”,雙方很快簽下了“婚約”。
“‘建設’是一個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有相當的地位。當時就是認準了它的品牌,才要求跟它獨家合作。” 提到這個給他帶來轉機的“建設”品牌,龔大興臉上現出了和悅的神色。
“如果經營的產品擁有一個成熟的市場,你離成功就只差半步。剩下的半步其實很簡單,就是以價格取勝。從某種意義上說,價格是市場競爭的有力法寶。” 龔大興不愧是學經濟學的,他的市場和價格理論,還真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和精細化的成本控制,“建設”三輪車的成本大幅下降,產品市場迅速打開,一年合作下來,建設和恒亞達到了雙贏。
常言道,夫妻能共患難,難以同富貴。企業經營也是這樣。建設集團內部部分人看到這個三輪摩托車廠走上了正軌,于是向恒亞提出了一些苛刻的要求。1999年,雙方感情破裂,合作走到了盡頭,建設集團要求收回建設三輪摩托車廠的經營管理權。
而這時,一些經銷商拖欠恒亞100多萬元的債款還沒有收回來,恒亞也欠配套廠商近100萬元。如果企業不繼續經營下去,經銷商欠恒亞的錢,很可能就永遠收不回來了,而恒亞欠配套商的錢,卻必須得還。作為企業的老板和經營者,不但要承擔企業經營中的巨大壓力,更要承擔終身的風險。
“搞企業,開弓沒有回頭箭,作為一個企業的掌舵人,他只有前進的道理,沒有后退的余地”、“搞企業就意味著選擇了24小時工作制,肯定要比常人辛苦得多?!闭劦疆敃r的危局,龔大興還顯得有些心有余悸,“那段時間,我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身心俱疲,差點就要崩潰了。”
危難之際,憑著經營企業過程中積累的豐厚的人脈資源和誠信資產,最終還是挺了下來。企業又開始正常運轉,原先的經銷商和配套商仍然是他的合作對象。2000年3月,實現了新品牌三輪摩托車的順利切換。龔大興與“恒亞”順利渡過了難關。
談到這次危機,龔大興至今仍后怕不已:企業選擇合作伙伴一定要非常慎重,稍有不慎,對企業和團隊就很可能演變成系統性風險,志不同、道不合要堅決各走各。如果當時我們的團隊沒有挺下來,可能就會一敗涂地,根本談不上有今天的鑫源摩托了。
有人問龔大興:“公司為什么要取名‘鑫源’呢?”
“‘鑫源’,意味著財富源泉。鑫源‘鑫’字中的三個‘金’分別代表著物質、精神和知識三種財富?!睆凝彺笈d對“鑫源”的解釋,可以看出,這個“教書匠”出身的企業家,對現代企業的定位,是全方位的,可持續的。他懂得,“物質、精神、知識這三金”是推動企業前行的不竭動力,缺一不可。
2000年5月,一直專心于摩托車行業發展態勢的龔大興獲得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中國二輪摩托車在越南市場非常好銷,利潤也相當高。恒亞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機遇。龔大興決定賭一把——把公司賬上所有的不動產總計200萬元都拿出來,運作對越南摩托車的出口。一年時間下來,恒亞就對越南出口了近10萬輛二輪摩托車。出口生意,使龔大興順利地掘取了第二桶金。

用愛心凝聚真心
鑫源的員工都說,龔大興不像他們的“老板”,更像他們的兄弟。龔大興也不愿意員工叫他“老板”。創業初期他幾乎整天和工人們一起泡在車間里,同說話,同勞動,和工人們相處得非常融洽。他知道工人們干活辛苦,掙個錢不容易,因此干企業十年從不拖欠員工工資。正因為如此,公司任務忙不過來的時候,大家自愿加班加點,晚上餓了的時候煮一大盆面端到車間吃了就接著干,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喊累。公司每月舉行員工生日聚會。從2004年開始,公司每年必開家庭感恩年會,過完春節上班的第一周,把公司中層干部的家屬接到公司,參觀愛人的工作崗位,大家共同聚餐,參加聯誼活動,調動大家共同來關心企業的發展與促進愛人事業的進步。
龔大興把員工當家人,員工們自然也把公司當自己的家。為了公司發展的事,任勞任怨,傾情奉獻,同甘共苦,在所不辭。說起老員工余波跑馬拉松送報關單的事情,至今還讓龔大興難以忘懷,言之動容。
事情是這樣的:2000年夏天,由于越南方面的公司要求的交貨時間很緊急,恒亞出口的貨物通常是先拉出去,然后再打報關單。有一次,貨物已經運到憑祥海關,而且當天就是交貨的截止日,如果沒有交貨,就算違約了。那一天,余波拿著剛打好的報關清單坐飛機趕到南寧后,又趕長途汽車向憑祥海關趕。不湊巧的是,中途車禍遇到塞車。眼見著一時半會通不了,余波心里那個急啊,拿著報關單跳下汽車就開跑。你想想,現在的人,出門坐車,進門打的,哪個還在步行,而且還是跑步!余波硬是一鼓作氣,只用了2個多小時跑了近20公里(接近于馬拉松的距離),襯衣干了濕、濕了又干,在下午5點之前趕到了憑祥海關,順利地報了關,沒有延誤交貨期。最后清洗襯衣的時候前胸后背上竟有一層明顯的鹽漬。
說到這里,龔大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如果沒有象余波這樣一大群年輕人和他一起拼命,恒亞根本不會發展得這么快。
龔大興對公司員工的愛,不只表現在“行”上,也表現在“言”上真正做到熱愛員工,言行一致。
他親自提筆撰寫了《致新同事書》、《放心才能放權》、《鑫源高層團隊自律宣言》等系列文章。這些文章源于親身體會,發自內心肺腑,像一位兄長在與你并肩交流,促膝談心,讀來倍感親切,如和風撲面。
龔大興在《致新同事書》一文的開頭寫下這樣的話:
“您有幸加入了鑫源公司,我們也有幸獲得了與您共事的機會。我們將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與您一起渡過在鑫源的歲月。這種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我們愉快地進行共同奮斗的基礎和前提……”
試想,這樣推心置腹的話語,這樣關愛有加的語言,即便外人讀了,也會怦然心動,鑫源的員工讀了,又怎么會不感覺如沐春風,心生感動呢?
龔大興在《放心才能放權》一文中寫道:做一名優秀的企業領導,應學會“先放心,后放權”,而放心的前提是要選好人,培養人,扶上馬送一程。
他在文章結尾寫下了這樣一段堪稱至理名言的精妙之語:請我鑫源同仁認真體會:“放心”才能“放權”,“放權”需要“控制”;“控制”依賴“學習”,“學習”更能“放心”。
這些文章宛如一篇篇愛心宣言,把鑫源員工的心緊緊維系在一起,攜手并肩,共赴前程!
夢想大手筆,成就自己的品牌
“那些日子,雖然經營業績還不錯,但我卻高興不起來。知道為什么嗎?” 龔大興似在問別人,又似在問自己,“我一直是借用別人的品牌來做摩托車,打個比方,就像替別人養孩子一樣,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了,最終卻要被別人抱回去。你說痛苦不痛苦?”
的確,還有什么比這更痛苦的事呢?龔大興夢寐以求的,就是希望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把它當作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養大成人。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龔大興步步為營,積極而又穩健地向既定的目標靠近。
2001年春節期間,他和房地產商達成協議,為其在九龍坡區大堰工業園修建廠房。
2002年夏天,他籌資數百萬元,在全國數十家強勢媒體以及戶外全力宣傳“鑫源摩托”,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提前造勢。
“說老實話,當時,我連鑫源是否能夠完成注冊心里都還沒有底。” 龔大興搓了搓手,仿佛還在為當時做的重大決策暗自打氣。
或許是在龔大興的意料之外,但又確實是在他的預料之中。不管怎么說,這種超乎常規的運作手法迅速打響了鑫源摩托的知名度。2002年9月,鑫源摩托正式面世并向外推廣。
2002年7月23日,龔大興永遠記得這一天。這是改變他命運的一個日子。
經過多方努力,通過一定的渠道,南方山城的龔大興與北方內蒙古的民族實業集團老總坐在一起,進行洽談,并取得了實質性的結果。通過重組,將民族集團旗下的內蒙古鑫源有限責任公司的摩托車生產基地遷到重慶,更名為重慶鑫源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并取得國家認可的獨立生產資格。
好事連臺。時隔兩月,2002年9月28日,鑫源工業園區迎來了落成典禮。同日鑫源摩托國內經銷商會議在萬豪大酒店隆重召開。鑫源摩托以高起點、高標準、高平臺優勢切入市場:首期投資1.2億元建成30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摩托車生產基地,下轄二輪及三輪摩托兩個總裝廠,擁有兩條國際標準化流水線及各種先進的生產、檢測設備,一條三輪摩托生產線,具備年產30萬輛摩托車的生產能力。
正像人們預想的那樣,鑫源摩托上市后猶如一匹飛騰的黑馬,一路狂飆前進。鑫源品牌的成功讓龔大興掘取了第三桶金。
目前,鑫源已經是國際摩聯特許摩托車生產企業、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評估鑫源品牌無形資產價值達14.58億元。產品已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鑫源建立了31個省級代理,2000多個銷售網點。
足球與產業的財富聯姻

龔大興是一個敢想敢干、奇招不斷的大手筆企業家。
為了提高鑫源的知名度,龔大興不惜重金為其造勢。2002年8月28日,鑫源出資500萬元買下了力帆足球隊的副冠名權及前胸廣告,從即日起,力帆足球隊正式更名為力帆鑫源足球隊。
當時國內球市正處于低潮,鑫源公司選擇這樣的時機,做出向球隊一次性投資500萬元冠名的壯舉,再一次證實了龔大興對投身足球產業、提升企業品牌的信心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