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陽市人民政府發布20條政策舉措,旨在鞏固增勢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內容涵蓋開展促消費活動、推進城中村改造、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扶持特殊群體就業、支持剛性和保障型住房發展等。
全年舉辦重點展會200場以上
積極開展促消費活動。抓住元旦、春節等消費節慶時點,策劃開展品牌營銷推廣活動。支持汽車下鄉銷售,對符合條件的巡展活動主辦方,按照場地租賃、展位搭建、供銷對接、宣傳推介等費用的50%給予補助,每場活動補助最高不超過20萬元。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房產·家居聯動促銷百日活動,期間組織不少于20場促消費專題活動。辦好遼寧名優水產品博覽會、農副產品市集等展會,全年舉辦重點展會200場以上。對在沈陽市舉辦3天(含)以上的經貿類展覽會,規模達到200個以上標準展位的,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補助。
試點建設4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不斷豐富消費新業態、新場景。鼓勵深入推進商旅文體融合,圍繞“首發+”“夜間+”“文旅+”“會展+”“數字+”,打造創新型、體驗型、沉浸式消費新場景。深耕“沈水之陽,我心向往”文旅品牌,打造一批網紅消費場景。對積極開拓境內外旅游市場,符合“引客入沈”相關政策的旅行社企業,按照招徠游客數量、在沈游玩天數、游客來源等給予補貼。加快推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2023年完成第二批40個試點建設。支持電商直播基地發展,對獲得國家及省、市級商務主管部門認定稱號的,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一次性獎勵。
首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獎勵500萬元
促進文旅產業加快發展。對首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企業,給予500萬元一次性獎勵,獲得提名的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被評為“遼寧文化企業10強”“遼寧文化10佳”的企業,給予80萬元一次性獎勵。制訂《沈陽市繁榮演出市場實施暫行辦法》,對招徠沈陽域外觀眾達到一定規模以上的大型商業演出給予適當補貼,單場補貼不超過20萬元。
在沈開設首店、知名餐飲企業來沈最高獎勵20萬元
支持批發零售企業發展壯大。對批發業、零售業知名品牌企業,在沈開設法人企業首店或旗艦店,含亞洲、中國(內地)、東北、遼寧、沈陽首店或旗艦店,且持續經營1年以上,分別給予20萬元、18萬元、15萬元、12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
持續激發住宿餐飲企業活力。對國際和本土(含港澳臺)住宿業、餐飲業知名品牌企業,在沈開設法人企業首店或旗艦店,含亞洲、中國(內地)、東北、遼寧、沈陽首店或旗艦店,且持續經營一年以上,分別給予20萬元、18萬元、15萬元、12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年內力爭啟動一批城中村改造項目
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力爭2023年年底前啟動一批策劃包裝成熟、群眾改造意愿強烈、啟動后可迅速實現資金回籠的項目。
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以盤活存量為主,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將具備條件的城中村改造地塊除安置用房外的住宅用地按照一定比例建設保障性住房。按照戶型、區位、價格篩選保交樓項目和停緩建項目,在債務產權糾紛、司法訴訟處置完成的前提下,可進行收購、改建為保障性住房。持續抓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危房改造。取消市域內限購政策,推行“認房不認貸”政策,取消住房銷售限制年限規定。試點利用住房公積金向符合條件的保障性住房項目提供貸款。在沈就業且畢業5年內的大中專及以上學歷的新市民、青年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自住住房的,貸款限額可放寬到當期最高貸款額度的1.2倍。
支持清潔能源產業實施5個共計60萬千瓦新型儲能電站項目
支持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積極爭取新能源產業項目獲得綠色電力支持。進一步拓展全市風電光伏建設規模,向上爭取可再生能源發電指標。制訂《沈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5年》《沈陽市儲能產業發展規劃》,圍繞推動儲能電站建設和促進儲能裝備制造業發展兩條主線,加快實施5個共計60萬千瓦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加速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
圍繞文旅、醫療、倉儲等領域開展“平急兩用”設施建設
加快重點項目謀劃實施。聚焦20項重點工程及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臨空經濟區、環城水系、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項目謀劃工作,按照儲備項目總投資不低于年度計劃新開工項目總投資3-5倍的規模,建好用好儲備項目庫。
加強“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依據應急標準、建設規范和技術要求,圍繞文旅居住設施、醫療應急服務點、城郊大倉基地、基礎配套設施等領域,建立“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儲備庫,梳理項目資金需求,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對接,推動項目落地落實。
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提升至30萬元
推動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對符合裁員率和誠信要求并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參保單位,按照中小微企業60%、大型企業30%的標準,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面向遼寧籍和遼寧省內高校離校3年內未就業及畢業年度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開展3至6個月的職業技能培訓,按照培訓學員身份、培訓專業類別分別給予500元至2000元/人/月的培訓補貼。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力度,將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20萬元提高至30萬元;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
獲評國家級智能工廠獎勵150萬元
加快制造業改造升級。對當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含)以上的制造業技術改造項目,按照不高于設備和信息化建設投資的10%給予補助,單體項目每年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的企業,分別給予15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獲評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勵。
加大科技攻關支持力度。加強重點領域金融服務支持。積極爭取省1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支持,重點支持小微科技企業發展。支持在上一年度獲得創業投資機構投資的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獲得創業投資機構以自有資金或管理的基金通過現金方式投資的,按照投資金額的1%給予補助,每個企業每年最高補助20萬元。
推動沈鼓集團打造世界一流“專精特新”企業
推進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推動沈鼓集團發揮央企戰略投資資源優勢,打造世界一流“專精特新”企業,推動沈陽盛京金控集團聯合央企與省組建央地合作基金,賦能資本融合和產業發展。加強沈陽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沈陽盛京金控集團等國有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創新主體深度合作。
加強項目建設重點要素保障。圍繞國家政策導向,積極申報國家增發1萬億元國債項目。運用銀團貸款、投貸聯動等模式,持續加大對項目建設資金支持力度。
鼓勵“個轉企”“企升規”個別領域首次入庫獎勵30萬元
提升經營主體發展能級。落實“四上”企業發展的支持政策,鼓勵“個轉企”“企升規”高質量發展。對2023年度首次新增入庫的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及營利性服務業法人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對工業企業首次升規給予10萬元獎勵。加大對民營經濟支持力度,持續落實沈陽市民營經濟三年行動計劃。依托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向民間資本公開推介項目合作需求。
支持企業參加進博會支持二手車出口企業海外建倉
促進對外貿易穩增長。促進外貿“雙量增長”,支持企業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大型展會,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支持跨境電商重點項目發展,鼓勵探索“班列+跨境電商”運營模式,擴大業務規模。支持企業通過跨境電商“9710”“9810”模式開展跨境電商B2B業務,擴大新業態經營規模。支持外貿企業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特定出口信用保險。對二手車出口企業在整備、檢測、鑒定、倉儲等方面給予支持,對企業海外倉建設給予支持。
新建、改造設施種植業項目最高補助3萬元
加快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大力支持設施種植業產業建設,對新建或改造提升項目最高補助3萬元,對上一年建成的50畝以上溫室小區最高補助10萬元。
推進漁業產業發展。對符合要求的新建設施漁業給予資金補助,最高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5%。
來源:遼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