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重大項目加快啟動建設,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穩步提升,沈陽航空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已具備打造千億級航空產業鏈的實力。
在中航沈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沈飛民機”)的生產車間,空客A220飛機機身部段正在加緊生產。作為我國民用飛機機體結構大部件的研發與制造商,目前,沈飛民機是空客A220前機身、后機身、艙門三個工作包的全球唯一供應商,也全程參與了中國商飛C919等飛機的研發設計。
“我們生產的機身,包括后段、垂尾、平尾、發動機吊掛,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通過對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等方面的優化,使我們參與研發設計的C919飛機整體運營成本降低了20%左右。”沈飛民機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遼寧銳翔通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銳翔”),今年3月份成功在甘肅劉家峽風景區完成交付試飛的全球首架雙座水上電動飛機已經開始量產。作為我國最早開始研發生產電動飛機的企業,遼寧銳翔填補了我國電動飛機研制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
“這款新機型的產能是年產50架,目前我們已經引入了多個商業運營公司來合作,未來,這款水上電動飛機有望實現近億元的銷售收入。”遼寧銳翔副總經理張宇說。
如今,沈陽是國內承擔航空發動機研制、生產任務最多的地區,也發展成為我國唯一具備新能源電動飛機量產能力的城市。延伸航空工業沈飛、黎明等頭部公司的優勢提高本地配套率,沈陽市已建立起涵蓋航空發動機整機,民用飛機大部件轉包和零部件制造,通用航空及無人機整機,以及航空運營與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航空體系,規模以上企業20多戶。
“葉片是航空發動機皇冠上的明珠,制造難度非常大。其中,葉片冷卻系統的制造在葉片制造中起到關鍵核心作用,也就是我們目前具備的陶瓷型芯的制造。目前,沈陽在該領域的技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沈陽明禾石英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玉柱表示。
“沈陽作為工業大市,工業門類和航空產業的匹配度非常高,在科技和人才積累上也是非常好的。沈陽的航空產業發展具有巨大的帶動力,將拉動沈陽本地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大連理工大學科技研究院院長王博說道。
今年5月,沈陽市印發《沈陽市航空航天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0年),布局了以北部沈陽航空航天城,南部沈陽臨空經濟區為“兩核”,法庫通航產業基地為重點的發展格局,推進各地區結合產業基礎和優勢實現錯位發展。
位于沈北的沈陽航空配套園項目已經于今年7月份正式開工,簽約入園的復材和鈦合金項目預計2024年形成產能。為充分挖掘黎明、航發等企業的帶動作用,沈陽航空動力產業園渾南片區已有8家企業簽約入駐,正陸續開始設備安裝和調試。
“預計今年10月底,沈陽航空動力園渾南片區將正式投入使用,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推動蘇家屯片區的招商和建設。等到蘇家屯片區建設完成后,沈陽航空動力產業的主機廠所本地配套率將從目前的不足10%提升到80%以上。”沈陽航空工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海濤告訴記者。
今年,沈陽市將力爭航空產業產值突破800億元,到2025年,爭取航空產業突破1200億元,建成世界級航空產業集群。
以遼寧省政府與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發集團簽署戰略合作為契機,沈陽市正積極推進更多央企項目落地布局,在航空領域培育打造一批專業化、規模化的戰略供應商集群,同時,通過組織自主研發“揭榜掛帥”等形式,加快推進航空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截至目前,全市航空產業鏈重點推進項目共計84個,總投資達862億元。
來源:沈陽日報